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基于教学内容探讨中医骨伤科学人才的目标培养 

来源: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9

中医骨伤科是中医特色鲜明的学科之一。目前,中医骨伤科人才培养的模式有了较大的进步,中医高等院校骨伤专业先后成立。但是虽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却出现了中医骨伤西医化明显,医生群体减少,甚至有些年轻的中医骨伤科人才已经脱离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而转至其他行业[1],从而使得人才不断流失,培养的人才认可度低,执业范围受限等问题,这已满足不了社会对骨伤专业人才的需求,现代中医骨伤教育面临着各种困惑。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也是大学教育必须遵从的目标。创建现代化的高等中医骨伤教育,使传统的中医骨伤教育从以师承教育为主转为以院校规模教育为主的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标准化,促进中医骨伤教育的发展。

但单一的培养模式使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传统师承教育的缺失、“临证为本、寓教学于实践”的理念淡薄导致基础知识弱,实践能力低,这已经引起了广大中医骨伤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对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现代高等教育中融入传统中医教育的精髓,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已成为骨伤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方向。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但其发展迅速,涉及面广,如何认识中医骨伤的特点,避免过度西化,结合现代医学的进展,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时代特点的人才,教学内容是应引起关注的问题之一。

教学内容是教师讲授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其决定着人才知识能力的结构关键要素,因此重视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之一[2]。目前,中医骨伤科教学要求内容上突出中医特色,但却轻视了现代骨伤学科的快速进展,造成与临床实际相脱节等问题。

教学内容是由学校制订的教学大纲所决定,以“三基”内容教学为主,但如何兼顾与课程相关的国内外进展,培养出具有中医特色的现代化骨伤人才,满足患者需求与医院的要求,是应引起关注的问题。对此问题,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现论述如下。

1 认识骨伤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上重视临床的实用性,继承传统的优势

整体观念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思想,在治疗骨外科疾病时同样应辨证应用整体观念,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骨伤科学既有中医学基本特点又有自身特色。中医骨伤治疗骨折类疾病常遵照复位固定、内外用药及功能锻炼的原则,其治病基本原则为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3-4],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药物、手法、固定与练功等一整套的系统治疗体系。

相对于中医内科,中医骨伤专业用药有着自己的特点及理论体系。根据患者所处的损伤期(初、中、后期),用药相应地选择下、消、清、开、和、续、补、舒等治法,形成了骨伤病损伤三期辨证治法。根据患者损伤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引经药以增强疗效,局部辨证特点明显。但在教学中,三期用药往往易形成定式,用药归经体现不明显,导致一方通治所有的现象,给学生带来了困惑。从中医骨伤用药特点中加强引申,那么其用药特色就展现在学生面前,如从气滞血瘀角度探讨同一部位不同组织损伤的用药特点,不同部位同一损伤的用药特点,根据原则怎样指导现代用药,这都会让学生认识到中医骨伤科的优势,增加学习兴趣。

手法是骨伤科特色疗法之一,分为正骨、理筋、脱位手法三大类。根据病史、受伤的机制作出明确判断,同时分析发病的机制,选择准确、有效的手法。在《医宗金鉴》正骨八法(摸法、接法、端法、提法、按法、摩法、推法、拿法)的基础上,形成了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挤捏分骨、折顶回旋、推拿按摩的现代八法。手法整复与固定两者密不可分,手法整复固定技术强调经验功夫,推崇自然之妙,经过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完整的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小夹板固定在取材、造型、纸压垫位置及扎带松紧度方面得到了改良和新的突破[5]。教学中如何体现骨伤科手法整复固定的优势,并将其引入实践教学则更符合中医骨伤手法教学的特点,如肩关节脱位,让学生实践手法复位感受;对于骨折夹板固定,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那么对中医骨伤手法整复固定的认识就会有初步的临床实践体会。手法的传承需要临床实践的磨炼,而现在的中医骨伤科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临床技能操作训练为辅。由于临床技能操作训练不足,导致现在教学单位培养的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较低,不能很快适应临床工作,这是现阶段临床教学面临的最主要问题[6]。

上一篇:PBL法在中专生骨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