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人才是保持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在经济社会的激烈竞争中,人才储备必不可少,创新型人才更是未来发展的顶梁柱。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创新教育发展的趋势势不可挡。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研究生教育是重要内容,博士研究生更是其中最关键部分,不仅能够为学术发展、科学机构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能够为社会高科技的前进带来新的生命力。在教育培养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发现博士生与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并不断地妥善解决,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出优质的博士研究生,进而促进国家经济的稳步增长。而中医骨伤科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其发展与传承有赖于博士生教育及人才培养。基于以上实际意义,简要分析现如今中医骨伤科博士培养现状及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与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中医骨伤科的发展与进步。
1 中医骨伤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特点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该结合所学相关专业而制定相应的针对性培养方案,培养具有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是其主要培养目的。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中医源远流长,其骨伤科学也备受关注,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让中国患有筋骨疾病的病人能够逐渐地好起来,最终累积了其卓越的医疗成就,让学术内容也更加丰富。但由于清末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与西方医学的涌入,传统中医遭受到极大冲击,中医骨伤科学遭受严峻考验,直到建国后,中医才得以再次发展。20 世纪80 年代起,全国十余所中医院校相继成立中医骨伤系,开始培养中医骨伤专业博士研究生。其既有中医学的特点,又有骨科学的本质,其中西医结合并重的发展模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不断融汇新理念、新技术,使中医骨伤科学发展到新的高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应结合本专业特色,既要传承实用的中医骨伤理论、手法、中药等中医优势,又要不断学习骨外科学中新的技术,推进学科进步。
2 中医骨伤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新要求
20 世纪90 年代末,医学的硕士与博士学位被重新命名,政府公布政策,正式更改为医学科学与医学专业学位,并针对这两个方面的主修内容与任务进行区分[1]。其中,医学科学学位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科学研究与医学理论知识。而医学专业的学习内容则更倾向于实践操作能力。然而,新的培养体制在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面对中医骨伤科学博士生培养方式所独有的特殊性,不能很好的适应,显现出水土不服[2]。同时,过往中医骨伤科学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是师徒传承,在高层次人才培养领域,值得借鉴的经验较为有限。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博士人才培养策略,提出针对中医骨伤博士研究生量身定做的培养方案,既可以更好地传承传统医疗技艺,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更为我国医疗发展带来最大效益。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高级别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各专业领域的人才塑造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国家应该对博士研究生教育做出改革,跟随时代的变化不停地革新,从而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医学博士的培养工作具有其独特之处,既要求学校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又需要医院进行相关临床技能培养,其培养定位应该是培养不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够进行科研工作的临床型实践人才。
改革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同理,医疗体制的改革亦是如此,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策略也要发生改变,中医药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变革必然势在必行。知识面宽广、科研能力专业、医学知识扎实、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学术人才是现代医学博士的教育目标。国家不仅要加强医学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其科学能力,让医学人才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也要将理论科学研究很好地实施在临床技术中[3]。
3 中医骨伤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
3.1 培养模式
多元化是现代世界范围内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特征,但是每个国家都有其特定的培养模式,专业式、学徒式、教学式、多样式、协作式这五项是基础类型。然而随着教育的不断普及,中国博士生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对其培养模式也逐渐发生了转变,从学徒到专业,从专业到多样。现在,对于医学博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再局限于掌握专业临床技能,医学科研能力也占据着重要的比例,至此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的综合成为评判医学人才的重要依据[4-5]。这对于传统中医骨伤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培养模式是重理论、重临床,轻科研、轻实践,这造成了许多中医骨伤科博士毕业参加工作后,理论知识扎实,临床动手能力强,实践操作经验丰富,但科研学术功底较薄,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中医师提出的新要求,无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所以亟待推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中医骨伤博士培养方案。
上一篇:百字小说八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