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医研究生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和后备力量,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石[1]。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也是与西医分歧最小的学科之一,因此加强对中医骨伤科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培养更是至关重要[2]。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医骨伤科研究生的教育局限于传统被动学习模式,以机械的记忆为主,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交流,这种教育模式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低下[3]。近几年各个医学院校积极改善硬件设施,将各种教学方法相续引入了课堂,使得课堂教学比以往更加生动,更有利于理解知识,但并没有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4]。目前中医骨伤科临床型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主要是跟随导师门诊抄方、病房临床实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但雷同于一般临床医师的培养模式,并非真正意义上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于上述缺点,我们结合高等医学教育目标化、个性化、国际化、创新性的管理模式为理论基础,对中医骨伤科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路径分类及其重要性进行了探索性论述。
1 多元化培养模式,提高中医骨伤科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瑰宝,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医药的发展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广阔发展前景[5]。中医学术思想是“源于一证、一法、一病、一方、一药的诊治经验总结,又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度的抽象概括和理性提升”[6]。作为中医药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骨伤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中医骨伤科研究生作为中医骨伤医学领域中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群体,其中医临床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高等中医院校教育通过教材讲授培养出的大多是只掌握书本知识的中医人才,而临床思辩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相对欠缺,对于临床的诊疗思维及实践技术缺乏规范化培训及熟练掌握,不能很好地应对临床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在临床中,中医骨伤科门诊和病房存在特殊性,是需要实践操作性的工作,仅靠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所以开创多元化路径,建立多种类别方法及模式,以培养中医骨伤科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就尤为重要。跟名师、做临床、读经典;以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为平台,研习古典医籍,传承名老中医经验,在此基础上夯实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跟师随诊,建立门诊病例病案数据库,对门诊病例进行系统分类及规范化书写的培训,强化门诊常见检查及处置的操作掌握,以提升临诊的中医诊疗水平及临床的应辩能力[7];系统性学习病房患者的日常处置和管理,结合理论知识,定期组织开展病房病例病案的讨论学习,对临床出现的常见问题及操作进行分析和规范化指导。针对中医骨伤科学研究生人才的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提出名师、门诊、病房、教学等多元化路径分类培养为基础,提高中医骨伤科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并在培训后进行量表考核。
2 传承名老中医经验,熟读经典,培养中医临床思维
培养新一代中医药人才需要载体和平台,而名老中医就是中医药学的载体和平台,名老中医其临床经验是中医行业的伟大财富[8]。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非常重视省级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传承和推广应用,从“十三五”就开始了对省级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进行挖掘整理的专项研究,又在黑龙江范围内建设省、市级名老中医工作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是对本校的校级名老中医、校青年名中医给予专门支持。这些举措都说明,名老中医工作室作为中医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平台,能培养青年名中医人才、开展中医学术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等中医院校里由于受到西方医学的影响,中医骨伤研究生普遍存在重视手术等方面的技能而中医基本功薄弱的现象,轻视或忽略中医辨证论治及遣方用药。因此,总结并掌握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学术经验,对提升中医骨伤科研究生的中医临床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的根基,是中医各家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中医学产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众多的中医药研究著作中,隐藏着大量的“隐性”知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效临床经验,而中医药在运用中能否有效的关键正是这些“隐性”知识[9]。熟读经典,灵活运用,加强对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医临床技能,能有效弥补中医高等教育在学习和临床实践之间脱节的弊端和不足。名老中医的临床实践过程主要指临床思辩特点,主要包括用药心得、诊断思路、辨证方法、辨证依据、用药规律、立法处方等。
上一篇:雨课堂联合在中医骨伤科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